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定位點

台東觀光旅遊網

成廣澳文化地景(廣恆發遺跡)

星期四:24 小時營業

定位點

人氣2.1萬

「成廣澳文化地景」為「廣恆發商號」遺址,與小港漁港、小港天后宮連成一氣。「廣恆發商號」曾是花東海岸線上最大的雜貨商舖,由屏東內埔的客家人溫泰坤創建,二次大戰後溫家後代搬遷,民國85年花東公路拓寬,北側牌樓遭到拆毀。遺留的斷垣殘壁引人發思古之情懷。

介紹

定位點
臺東縣成功鎮台11線東部海岸公路107.5k,有一處文化遺址,名為「成廣澳文化地景」公園,原為「廣恆發商號」遺址,曾是臺灣東部第一家商號。建築樣式為「巴洛克」式的三拱式牌樓以及磚拱騎樓式的「亭仔腳」,均以石材建造,氣派大方,由此可想見當時溫家所擁有的雄厚財力。 

成廣澳又稱小港,它是天然的深水港灣,很早就有戎克船的停泊。相傳明末時代,便有漢人來此經商,因有港澳地區的漢人稱此港灣「澳仔」,加上形狀與螃蟹左右箝子相似,圍抱海灣,因而又名「蟳廣澳」,遠方可見三仙台。 

成廣澳為清代時期漢人在東海岸重要據點。屏東內埔的客家人溫泰坤在光緒二十年(1894年)來到了成廣澳,他創建了東海岸第一家商號「廣恆發商號」,成為當時花東海岸線上最大的雜貨商舖,販賣米、鹽等日常生活用品,並且利用港口之便,直接從西部把物資運到後山。 

民國85年,東部海岸公路進行拓寬工程,北側牌樓遭到破壞,僅遺留巴洛克建築的商行立面及亭仔腳仍清晰可辨,僅存約三分之一的斷垣殘壁則隱沒於荒煙蔓草間。如今「成廣澳文化地景」的設置,為東海岸的漢人拓墾開發歷史留下見證。

景點資訊

電話 089-353547

地址 臺東縣成功鎮新港區忠孝里成廣路

開放時間 星期日:24 小時營業
星期一:24 小時營業
星期二:24 小時營業
星期三:24 小時營業
星期四:24 小時營業
星期五:24 小時營業
星期六:24 小時營業

特色介紹

  • 成廣澳天后宮

    成廣澳天后宮

    由於成廣澳又稱小港,因此又名「小港天后宮」。創立於清同治10年(西元1871年),是臺灣後山最早的天后宮。民國38年,成廣澳發生大火,延燒到天后宮,茅草屋全數燒毀,翌年信徒集資修建成水泥廟宇,屋頂斗拱的樑柱也被水泥取代,樑上圖案因請不到西部師傅,因此雇用成功鎮基翬一帶8名平埔族原住民彩繪施工,創下原住民參與廟宇建築的創舉。

  • 小港漁港

    小港漁港

    小港漁港是天然的深水港灣,很早就有戎克船的停泊。曾經被稱作「澳仔」,加上形狀與螃蟹左右箝子相似,圍抱海灣,因而又名「蟳廣澳」,遠方可見三仙台,為清代時期東海岸重要的港口。

服務設施

  • 公車站

交通資訊

回頂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