蘭嶼鄉
讓我們遇見飛魚
蘭嶼,臺灣第二大島,達悟族語「Pongso no Tao」意思是「人之島」,舊稱紅頭嶼,後因白色蝴蝶蘭響譽國際,而改名為「蘭嶼」。島上居住唯一的海洋民族-達悟族人,其生活方式與傳統文化皆繞著飛魚文化,重視自然共生的理念;每年春夏的「飛魚季」也成了旅人們探訪蘭嶼的最佳時機。
從空中俯瞰,蘭嶼像顆被藍色海洋熱情擁抱的海上珍珠,閃著獨有的光芒,吸引著旅人目光;踏上蘭嶼土地,跟著島上居民的腳步,會發現總有聽不完的傳說、看不盡的美景及吃不完的美食,熱情的招呼與親切的問候,讓來自遠方的旅人,忘卻了旅行的疲累,有種回家的溫暖。
島上的環島公路與中橫公路,串起了島上部落,也串起了島上的萬種風景,租台單車或是摩托車,探訪飛魚的旅程開始了,記得可別騎太快,島上唯一的紅綠燈是自在穿峻在路邊的豬與羊。
漁人部落,有著蘭嶼機場的設置,是旅人往來蘭嶼的大門;那仿照傳統屋的漁人教會,內部空間的陳設讓人感到有趣,教會右側石梯型芋頭田傳說花了九年時間才砌成,已使用有百年以上,是難得一見的景緻。
逆時針走,來到飛魚傳說的源頭,紅頭部落,每年第一個舉行招魚祭,長老帶領盛裝的男子們到部落灘頭,船長戴上銀盔、金片,手持公雞,朝向海面呼喊飛魚的靈魂,祈求今年是個豐收年;青青草原,觀賞夕陽的最佳去處,坐在草地上,望向海面,那兀立於海上的老人岩,真像一對依偎的老夫婦。
沿著中橫公路,遠眺銀野舊部落,傳統聚落呈現眼前,半穴居傳統屋是蘭嶼最適合的居住所,冬暖夏涼;部落南側海岸的野銀冷泉,與海相連,像是個天然的無邊際泳池,旅人們可在藍天碧海下享受清涼。
來到東清部落,想起了陳建年的東清村三號,沒有多餘的樂器,此起彼落的海潮聲,就是首好聽的自然樂曲;東清灣上的拼板舟出海體驗,拉近旅人們與蘭嶼的距離,在船上與主人閒話家常,從中更認識了這顆海上珍珠。每到跨年,東清灣成了迎接第一道曙光的勝地,總是聚集旅人們在此迎接新的一年。